歐盟邊境碳關稅扭轉市場情勢!中小企業如何佈局綠色轉型,搶占未來商機?

碳抵消的謬誤

威廉·麥唐納-美國生態建築師曾說,碳抵消變得越來越有爭議,說這是一種「抵銷的謬誤」。這樣的論述在當今一切以「碳中和」為馬首是瞻的運動中,聽來格外聳動。

在碳有價的世代中,碳權、碳匯被大量的應用及討論,所有的碳經濟概念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創碳匯、及碳權的需求不斷被放大,進而在財務管理系統發展出如何投資碳匯、碳權,如股票般的經營與買賣,成了當今投資理財的當紅炸子雞。但如果從所有的排碳管制的出發點來看,是希望可以降低地球環境的承載力,也可以減緩目前地球因為環境變遷所形成的異常氣候壓力,希望以永續的角度投入與運作減碳,來實現目前地球所面臨危機緩解的對策。

所以當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被提出後,碳定價的議題炸開,各組織開始展開碳的議題與對策,商業組織開始執行碳盤查、碳足跡驗證、碳中和等經營策略,管理單位推出碳交易所、碳盤查或驗證補助、碳稅規劃等政策,顧問單位順勢推出碳盤查人員、環境永續師、碳管理師等教育訓練課程。這些趨勢都在在證明碳經濟成了全民運動。

但碳經濟的關鍵應該是引導或激勵所有製造排碳的機關團體或組織,能依循「淨零排碳」的終極目標積極努力,而讓全球的排碳趨勢可以快速減緩,讓地球的危機出現轉圜的機會。雖然「碳中和」是個過渡的計畫及步驟,但在抵達「淨零」的環境之前,碳中和是緩和排碳趨勢的必要之惡。

以一個假設的例子「一個人 A 砍了 B 的手,如果他花錢向 C 購買他的手並砍下,這樣 A 就無罪。」,這樣的事在現今的法治或道德結構必然會被視為荒誕無稽,但目前的碳中和就接近這樣的荒謬。A 公司或個人因為任何原因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只要他的預算充足去購買碳憑證,就可以中和自己的排碳行為。所以在環保團體的眼中,這樣的行徑就是「富人的贖罪卷」。所以碳中和的核心價值是應該極盡全力的節能減碳,最後在現今的技術或資源無法達到淨零排碳的終極目標之際,再退而求其之購買碳憑證來中和自己的排碳額度。但目前並無規範可以強制要求這般的運作,所以才會有「碳抵消是謬誤」的看法。

碳經濟不是僅有碳權、碳匯的交易這項,而是任何可以創造低碳的技術、流程、機具、服務都應該含在內。而要達成「淨零」的目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會是關鍵的核心技術,先將人類的排碳量降到最低,再利用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簡稱 CCS)的技術加速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這樣的左右夾攻才有成功的機會。因此優化能效、創碳匯、碳捕獲、碳封存會是碳經濟中耀眼的趨勢與產業。

#淨零排放 #碳抵消 #永續發展
閱讀推薦︰《ESG今周刊》
https://reurl.cc/ReYyjg

回上一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