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淨零轉型關鍵環節 麥肯錫給台灣企業的四個策略
碳經濟的趨勢已經明朗
全世界的商業經營環境中,雖然對 ESG 的觀點有些分歧,但支持的還是占大多數,可見該觀念已經慢慢在國家政策上、企業策略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上已經明顯的確立了。這些發展會延伸出許多改變,當企業因為經營環境上的競爭需要開始投入 ESG 的推動,雖然剛開始是被引誘的,但當推動上軌道後才發現,不論在企業文化上、國家政策配合上、企業形象上都朝正面發展時,這趨勢就深化在企業營運基因中了。
但這都只是第一階段的準備工作,因為目前全球的企業經營環境中「碳經濟」絕對是關鍵。但如果你的企業連 ESG 模式都無法推動,那這個趨勢對你來說可能就會是一個頭疼的麻煩。因為「碳經濟」後續的展開都與企業文化、認知息息相關,否則一想到就計畫推動那是難度超高的。而且時間壓力也越來越高。
以台灣來說「2050 淨零排放路徑」的政策來說,其相關的配套細則非常繁多,而且從 2030 年起就編列高金額的預算執行許多政策。這樣的未來可以想見從企業到個人都會在各個面向被影響。如果你的經營組織連國內的政策趨勢都沒有觀察到而迎上,那就更不用說國際的趨勢了。
國際上原本歐盟在 2021 年 7 月公佈「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草案」,雖然已經確認會將該草案正式實施的年限往後延一年至2027年正式生效,但 CBAM 草案原本管制的鋼鐵、鋁、水泥、肥料及電力五大產品,擴大新增有機化學品、塑料、氫和氨四大產品別,而且盤查範疇也從範疇1的直接排放,擴大到範疇 2的間接排放。這不但管制範圍擴大,且關鍵是將盤查範疇升級到範疇二間接排放。這樣企業要推動就需花更多的資源及時間,這是一個重要的改變,不得不注意。而在 2022 年 6 月美國參議院提出美版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簡稱 CCA)」,依然維持 2024 年正式施行,比歐盟 CBAM 正式施行時間提早了 3 年。這兩個經濟體幾乎讓台灣的企業無所遁形。
企業在面對這些趨勢的變化,如果可以應該先以 ESG 為本體推動,改善組織的體質後導入 ISO5001 的標準,讓組織的運作開始與能源使用的管理掛勾,讓耗能熱點可以被關注與改善。接著再導進 ISO 14064-1 標準,盤查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讓組織的排碳模型被確認,開始減碳的專案,讓組織的碳排可以被清晰地顯現與管理,也才有機會推動改善專案,讓組織的排碳量在計畫中管制而有下降的機會。最後如果供應鏈的頂端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再導入 ISO 14067 標準計算產品的碳排量,建構出完整的產品碳足跡。至此貴公司應該可以高枕無憂的面對「碳經濟」的浪潮了。
#減碳 #碳經濟 #綠色轉型
閱讀推薦︰2022 / 11《科技報橘》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2/11/16/esg-small-compan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