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溝通】小心三大 ESG 溝通地雷:誤解、跟風與漂綠
ESG 是騙局嗎?
無論是國內舉辦多年的天下企業公民獎、遠見 CSR 暨 ESG 企業社會責任獎及 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或從早期全球各式的 CSR 排行榜,到目前極其熱門的道瓊永續指數(DJSI),或此次引起熱議的標普 500 ESG 指數(S&P 500 ESG Index),環繞於 ESG 或 CSR 的議題,都受到產官學界各領域人士的高度關注,然而有人在意得獎加持、有人視為以系統標準進行企業健檢,也有人藉此平台倡議採取行動拯救未來。另外,有部分人士覺得這只是商業操作,甚至是「漂綠」的手段,而不願意參與這一場場的「排行遊戲」。雖然眾人觀點迴異,這幾年來ESG的議題越來越熱卻是個事實,而重要性也不會因為馬斯克的批評而退潮。
Tesla 的案例,其實凸顯出一個關鍵性的迷思,那就是從產業別來判定誰符合 ESG 的標準,換句話說,就是只要從事綠能或節能減碳的企業就等於是高 ESG 績效的公司;而有些產業就具有原罪,例如化工業或石油產業,才會有馬斯克的論點出現,反而忽略了個別廠商的實質持續性改善,才是重點。其次,則是多數企業將 ESG 視為一個統稱,並將之簡化為,做好環保面向,例如碳中和,就等於做好了 ESG 的工作,員工關懷或重要關係人關注議題,甚至董事會治理績效的改善,都未受重視而善加回應。再者,是把ESG拆解進行個別評估,而忽略了 ESG 三者之間的關聯性和整體性。甚至忘了更好的環境條件或更好的企業發展,都是為了創造更和諧、更好的社會價值這個目的性。
從 CSR 到 ESG,對於企業新價值的倡議和推動的過程,經常存在跟風現象,廠商的行動往往是形象性、公益性超過對於新價值倡議的主張,及對於公司營運本質調整的重要性。然而從慈善公益出發,真的能夠滿足消費者或社會大眾對企業在社會共榮這道議題上的期盼,甚至要求嗎?這就回到 ESG 整體性和目的性的問題了!
ESG 是甚麼局,由自己設定!當人類持續面臨貧富差距、環境惡化,及氣候變遷危機之時,ESG 浪潮或許會以不同面貌或名稱出現,但此議題本質的重要性已經不會改變,透過 ESG 框架檢視或校正企業行動的好處,正為有心進行永續轉型的企業主或高階團隊引進長期觀點的思考指引。無論別人設的是甚麼局,重點還在於自己如何解讀 ESG 競爭力對公司的策略意義,以及自家企業存在的社會價值。
#ESG #漂綠 #慈善公益
閱讀推薦︰2022 / 06《CSRone》
https://csrone.com/topics/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