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分類
當「淨零」成為普世價值之當下,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聯合國氣候變遷第 26 屆締約方大會(COP26)已經在各方角力、協商、與抗議中落幕。各方都各有自己的解讀與評斷,雖然官方宣稱這是「巴黎協定 COP21」後最成功、最有成果的一次締約方大會;但環保團體卻都持保留看法,因為仍然沒有非常明確又有步驟的改革決議,其實大家都擔心會與「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一樣的雷聲大雨點小。但人類其實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再延誤了,所以許多單位都極盡用力的提出論點,希望可以為地球爭取更多的機會。這當中又以由 200 多位跨國企業執行長 CEO 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世界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在 COP26 會場提出一份最新的《商業宣言》最為醒目。宣言中羅列 12 項關鍵行動以及「企業自主貢獻」 (CDCs) 全新機制,期以結合再生與商業模式,加速達成氣候復原的目標。
這 12 項的關鍵行動有幾項關鍵行動我覺得應該提一下,第1項甲烷減量、第 6 項減少建築環境(built environment)碳排、第 7 項碳捕捉與碳移除、第 12 項商業行為當責性。
第 1 項:甲烷減量對全球來說是較為陌生的項目,但以溫室效應來說甲烷的強度是二氧化碳的 21 倍,是非常恐怖的溫室氣體。這個氣體的排放以畜牧業為最大的來源,還有目前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的液態瓦斯其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所以瓦斯發電的模式被評斷是過度模式的緣由就是這關鍵;另外人類肉食的習慣可能會因為甲烷被管制後會出現供應鏈重組的危機。
第 6 項:建築環境的減量排碳也是建築業應該要注意的發展趨勢,建築業的技術發展雖然已經有綠建築的規範,但這離「淨零」的條件還有很大的距離。其實建築的排碳應該分為兩個範疇,一是建築中所有的建材與工程運作所產生的碳足跡;另一個是住戶入住後應用該建築所產生的生活碳足跡。住戶的生活總碳足跡有可能比建築本體的碳足跡還高,這是設計上將綠建築的技術建構在生活碳足跡減量的原則上可以克服的。這是未來建築產業另一個課題。
第 7 項:在「淨零」的境界來臨前,人類的生活運作還是會產生溫室氣體的,最積極的手段就是極力發展「碳捕捉與碳移除」的技術,雖然目前已經在世界各地出現商業模式,但目前的效率仍低、成本太高,而無法高度商業化,所以如果這技術被列為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其實是有機會讓「淨零」的境界提早來臨,這是極具經濟效益的商業模式。
第 12 項:人類已經同意認定碳排放與商業行為有高度正關聯,而當今全球的營利商業組織,仍以傳統的經營知識為主軸,就是股東權益與營利的追求,這些經營關鍵要項,幾乎大比率的商業組織並沒有列入碳足跡的管理概念與機制。而今氣候變遷的議題在世界已經成為普世價值,從供應鏈展開節能減碳的目標要求,甚至也讓 ESG 的概念成為商業經營的主流價值觀。所以「商業行為當責性」將會翻轉整個商業經營的基本精神,所有的經營面對減量碳足跡甚至達到「淨零」的境界,這將是無有轉圜餘地的趨勢。
目前經營者如果還在觀望,那將會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經營意識,因為你不但反全球的趨勢,還將自己的企業斷了永續經營的機會。到底在猶豫什麼?
#COP26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DCs 企業自主貢獻 #商業經營 #淨零
閱讀推薦:《CSRone》2111
https://csrone.com/topics/7161